王健林手稿流出这才是万达超强悍执行力的

先看一个图。

这是王健林对《成都锦华万达广场项目复盘总报告》的批示手稿。在这个手稿里,他给万达复盘法定了调子:核心就是“复盘既是研究创新,也是管理推动”。他明确指出:希望今后每年至少选三到五个项目复盘总结。总结时分管规划或商管的副总裁至少一人参加,以示重视。

柳传志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联想的复盘法,这也是国内比较知名的企业复盘学习模板。

万达的复盘是真复盘

比如刚刚落幕的万达文化节。开复盘会前组织者明确告诉大家,要至少找出2点不足并提出3点建议,大家上会直接吐槽,这可是真吐槽啊,什么所谓的面子、人情,在这里统统不重要。

吐槽环节完毕之后,按重要性排序,大家提出问题和建议,基本上都是落地、实在的真建议。

“有一个问题被忽略了,文化节得有自己的logo主视觉,形成独立的体系。”

“文化节应该有更多系统的参与,尤其应该在筹备期进行充分的预热。”

“建议在活动预热期征集创意、征集祝福语。”

“部分文化节项目应该放到集团总部大楼开展,让更多的员工能参与进来。”

非万达人如果身临其境会很不自在,从头到尾都是问题、建议,语言简单“粗暴”,面子神马的全部靠后。

这只不过是部门内部的复盘会。如果上升到集团层面,一般是酱紫开的——

所有系统的“一把手”排排坐,商业地产研究部的相关人员会按照之前所汇报的内容做好排序,按照排序依次过所有的问题。“一把手”先简单汇报下经验,这个环节虽然在复盘中并非重点,但是必不可少,因为从人性角度来说,光揭露而不介绍经验实在说不过去。这个环节完了以后,就是全天的问题解决与沟通时间。

在问题沟通环节,就会出现一些“温柔的”吵架情况。

一旦谈到真问题,就会触及很多人的蛋糕。举个例子,在年前,万达内部的项目公司和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之间是没有验收流程的,这意味着后者就跟垃圾桶似的,你做得好了我也接着,你做得不好我也得接着。针对此问题,两边进行讨论、分析、博弈,这个事情如果不上“复盘会”,可能谁也不会意识到问题重要性。

吵完一个,继续下一个问题,一个个地过,大概有十几二十个问题,过完以后,形成建议,并做成一个个表格,方便会后监督复盘结果。

一个小石子可能掀不起很大的波澜,但总会留下一串串的涟漪,让河水荡漾。复盘也是这个道理。很多难解决的问题,通过一次两次的复盘会其实还是很难解决,但至少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烙印,而这个“烙印”将会推动后面的过程去







































博美克简介
一个被誉为治癌高手的老中医对癌症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liajinn.com/zywt/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