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等收入陷阱为何你的薪水不再

为什么你无法通过努力工作,变得更有钱?

常识君

有话说

01

不是钱的问题?

写过一篇讲职场规划的文章,后台收到消息:“工作五年多了,最近压力特别大,不知道是不是该跳槽,还是转行……”

我问他:“你有多久没涨薪水了?”

他回答:“不是钱的问题……”

说不是钱的问题,意思是说,钱是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不能算问题了。

职场中人,只要没有财富自由,一切怀疑人生的烦恼,归根到底都是,长!期!不!加!薪!

职场上有一种现象,当一个人的薪水经历一个快速增长期(每年增加20%以上),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海差不在10K以上),就会出现停滞。

借用一个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我称之为职场上的“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学上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

一个国家,靠廉价劳动力做出口加工,赚了不少钱,于是人力成本、各种福利开始biu~biu~地往上升,但该国工作机会并没有大的变化,于是在国际分工中失去优势,大家的收入长期停滞,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然后,富人怪穷人好逸恶劳,穷人怪富人贪婪敛财,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

职场上的“中等收入陷阱”也有点类似。

以广告行业为例,出身名牌大学的广告人黄吉米,当名片还是资深文案或资深设计时,顶多做到一万多,再往上,就是文案指导和美术指导,就要带人。

自已做和带人一起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

黄吉米为康帅傅写的“皇焖Jimmy饭”的文案可以让客户龙颜大悦,但是,要带人,他就要把自己的知识结构降到刚入行的小朋友的层次,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指导他们写出合格的文案

你以为自己努力,就应该拿高薪?

想什么呢?老板给你多少钱,取决于你给他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不是付出了多少努力。

一个人干,黄吉米解决的是某个业务的价值实现问题;带人一起干,他解决的是团队的价值实现问题,后者的价值显然更大。

所以“职场中等收入陷阱”的真相就是:

只要你所解决的问题,层次跟以前一样,你就无法通过努力工作变得更有钱。

02

怎样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当然,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因为黄吉米的文案写得实在好,公司为了留住他,必须给他加薪,但每一个职位都有薪资上限,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他提升到管理职位上,管他合不合适。

这就是伟大的“彼德定理”——你一定会上升到一个你无法胜任的职位上。

这是另一种“中等收入陷阱”。

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高薪,黄吉米不得不加班加点假装努力;

为了让自己看上去不那白痴,黄吉米不得不淘汰优秀的下属,让自己有事可做;

为了不去怀疑自己的能力,黄吉米就去怀疑自己是不是进入了职业瓶颈期?

当你把一切归咎于“职业瓶颈”时,你同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害怕重新回到“中等收入”。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有一个坏消息,还有一好消息。

坏消息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跑得过通胀已经是人生赢家。

好消息是,老天毕竟还是为少数人准备了四种办法。

1.怎样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之一:解决人的问题

黄吉米写文案是一把好手,可遇上与设计师沟通、向客户汇报,就频频智商掉线。

很多业务高手都有一种心态,宁愿为一件目标明确的任务加班加点,也不愿意和人这种混乱无序的动物打交道。

以前,同事和上司觉得黄吉米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不会好好说话,也就忍了。

到了他独挡一面时候……出来混的,总要还吧?

很多有管理潜质的职场新人,业务能力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强,但是他们知道如何配合牛人完成复杂的问题,他们知道如何找到其他部门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会在自己的个性与别人的个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你还觉得这些人没有能力,只是人缘好吗?

Sorry,你对能力的理解还停留在学生思维。

无论是创业还是成为职业经理人,本质上都是在解决人的问题,都是让别人或资源为自己赚钱。

首富的小目标是赚一个亿,因为有上千人和上百块地一起帮他赚钱啊。

当然,有人就是喜欢单枪匹马,就是认为“他人即地狱”,那他就一定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也不一定,还有一些相对小众一点的方向。

2.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之二:解决稀缺性的问题

稀缺性就是不可替代性。

一家公司里最无法替代的人,不是总经理,而是技术大牛。所以奥美有一个传说中的文案,薪水比总经理还高。

黄吉米表示不服:那些人的水平嘛,未必有传说的那么高。

图样图森破!你以为公司是为他们的技术买单吗?

在一些强调专业性的公司里,比如咨询、金融、广告等行业,技术大牛永远是标杆性的人物,他们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是引导新人向上的永恒的动力。

而在一些创新性公司里,技术大牛解决的是行业前沿性问题,他们要找到公司未来的路。

他们解决的是公司战略、公司文化、品牌层面的问题,这比管理问题的层次还要高,这才是技术大牛高薪的原因。

在成为技术大牛的道路上,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需求太少,通常只有少数大公司才需要这种“高精尖”人才。

所以黄吉米的另一个方向是复合性人才,而且大部分人都值得试一试。

套用我们常用的句式,要做一个“A中最B的,B中最A”的人。

比如黄吉米可以把职场目标定为:文案中最懂设计的,设计中最懂文案的人;或者既能出方案,又能卖稿的人。

复合型人才的高薪仍然与技术无关,它解决的仍然是管理问题。

沟通永远需要成本,你自己和自己沟通,那是在为公司节省人员管理成本。

你一个人解决两个人的问题,公司就可以给你开二倍的薪水。

3.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之三:解决需求的问题

需求就是需要你的人,过去是公司,现在是指圈子。

过去我们定义一个人,喜欢用“公司+职位”的方法,比如“腾讯XX总监”。

今天,公司头衔已经不值钱了,一个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的圈子,以及他在圈子中的作用。

就是说,如果你不能提高你解决问题的层次,你还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到公司以外的圈子里去。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到微博







































中科爱心救助
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liajinn.com/gznr/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