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北国有雪,雪中有约,今年的国际雪雕大赛再次约在美丽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坐高铁一路向北,他们的感受,除了不可思议的冷,就是猝不及防的霾——“能见度太低,白茫茫一片”。值得一提,南理工代表队参赛作品的主题正是“霾·城”。
在热情友好的哈工程志愿者的悉心照顾下,初来北国的南理工参赛队并未“孑影侧枕床木,寒思冻彻身骨”。队员们在哈尔滨的吃住被安排得妥当;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游览了3A级景区的哈工程。
这支队伍四个人,对雪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他们而言,“努力做一些自己感觉难做的事情,是一种自我突破”,所以他们循着对雪雕的好奇,怀着对往届作品的神往,决定来冰城挑战自我。他们中,有两个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个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对于雪有着独到的理解,“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白和透”,他们想要以此特点使他们的作品“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观是震撼,近瞧是细节美,队长王铮将之形容为“想逃离,却无可奈何”。
在拟定这个发人深省的主题过程中,这支来自南理的队伍选择了“头脑风暴”的方式,队员们都提出自己的作品策划思路,从中挑选贴合实事的,经过几轮筛选,考虑到现今“十面霾伏”的城市比比皆是,纵然是曾经水晶天的南京而今空气质量指数也是一路飙升。首先是“霾”,众所周知,霾主要是来自工业污染,而由于北方的集中供暖,使得雾霾愈发严重,所以在队员们的设计中,城市化发展导致了霾的产生——工业用大烟囱,烟囱呼啦啦地往外吐息着,吐息着人们深恶痛绝的浓烟。其次是“城”,城市化发展导致了霾的灾害,而霾又反作用于城市,城市里的人们呼吸的都是霾,因而霾与城脉脉相通,分割不得。在实现这个主题的设计中,总体构造就是城小霾大,将城市融于雾霾,以抽象具体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主题。对于抽象的霾,这支队伍以曲线形以及雕得透将其具象化。
所幸他们有一个耐心的专长公共艺术的导师,并且各自专业能力互补,他们在设计方面就有了巨大的收获,如他们所说则是“方案一定要改,还要不停地改”。在主题不改变的前提下,他们不能忽视形式美感,同时又要考虑去雪量,施工难度,以及拥有即视感的细节设计。
队员之间常有意见不合,争执不下的时候,很多想法和思路,都是反复争论摩擦之后的结果,一是“沙漏型”,初始就是一个沙漏的形状,不过其缺乏美感,但南理的参赛者对沙漏这个形象略有留恋,因而霾的形态是上下宽中间窄的流线型,且沙漏暗含时间流逝之意,警醒人们霾之解决,刻不容缓。一是“冲出来的人”,参考某大学曾以笼中人挣扎要逃表现雾霾的形式,他们欲借鉴这种艺术,但由于对人的骨骼比例把握不好,容易做成火柴人,最终定型为一个富有挣扎意的人脸。南京理工大学的代表队以时间为度量单位,用四维空间的构建方式呈现霾在不同三维世界里的形态,以沙漏外形为底,阐述了霾发生的主要起因与现状,发人警醒,引人深思。
做雪雕,最怕的就当是坍塌了,他们在支撑方面,选定了几个支撑点以支持平衡,同时不破坏作品的流畅。南京理工大学曾以《爱的莫比乌斯环》荣获年国际雪雕大赛二等奖,今年这支队伍借鉴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在做雪雕方面要构思完美,方案整体讨论要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还得抓紧时间,工具也得全,大到18寸的雪雕铲刀,小到挫雪刷都是不能缺少的,尽管从未使用过这些工具,但现学现用也是一种挑战;在穿着方面,要穿长靴防止雪进鞋子,鞋底得厚,衣服全要防水。
哈尔滨的冬天,是一个神奇的冰雪世界:玉砌翠琢,银妆素裹,晶莹剔透,溢光流彩。冰雪,已经与哈尔滨市人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了。在这个冰雪世界里,哈尔滨的先民们跨过了挟弓携矢的肃镇时代,越过了走马飞鹰的时期,送走了金戈铁马的大金帝国。而哈尔滨人承上古文化传统,继武含章,发扬光大,使冰雪文化更另含蕴厚重,异彩份呈。冰雪艺术活动令人心驰神摇,耳目一新;国际雪雕大赛摄人神魄,别具一格。
在“万树松萝万朵银”中,一座座即将成型的雪雕将带我们进入一场视觉盛宴,让我们拭目以待。
策划|校团委宣传部
文案|青春校园 王 雯
编辑|启航大学生传媒中心 王 琦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3A景区赏雪雕#话题讨论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