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8年地产策划,老娘终于离开了

在离职两天前,我与一些朋友聊天。面临了经典的连炮式提问。

“你们公司不好吗”

“挺好的,各方面都不错”

“领导同事不好吗”

“很好啊,人都相当好,我们相处挺愉快的”

“那你为什么要离职”

“我不做策划了,要转行去做自媒体”

然后聊天页面出现一行省略号……

周边的朋友对于我此次的离职表示理解不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已经想的明明白白。这可能是我唯一一次能够出走的机会。

做了8年策划,从踌躇满志到迷茫彷徨,再到下定决心,转身离开。这是一个成长、挣扎和思悟的过程。

当初做策划,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大学期间我学的是经济类专业,这在十几年前算是热门。高考报志愿时,家人本着“不让出河南”、“要报好找工作的专业”两条原则,让我报了郑大。

人都有逆反心理,虽然大学四年还算努力,但因学校、专业都非我当初所选,所以我对未来从事对口专业的工作并不向往。

正巧大三下半学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两个校友给我们做演讲,讲述他们开广告公司的经历,很有意思,我听完之后很激动,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方向嘛。

于是毕业季找工作时我抛开对口专业,只投文案策划之类岗位的简历。

一个空白经验的毕业生找非对口专业工作并非易事,所以中间历经各种波折,最后,我还是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工作,加入了地产策划的行列。

我入职的是央企下属的代理公司,在央企首进郑州的第一个项目做策划

那时地产策划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招聘要求也高,我们公司要求必须本科以上。代理公司入行的策划,每一个能留下来的都是被筛了一遍又一遍的佼佼者。

初入行,充满了干劲儿。在售楼部上班,基本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炎炎夏日,一家一家拓联盟商家,签订联盟商家协议。带着置业顾问外出拓客,派单,搜集电话号码。熬夜写郑州市场的调研报告,提交总部。

虽然很累,但是每一项工作都感觉充满了乐趣。当然,依然有让我害怕的,当时唯一头疼的便是写方案。

记得第一次加班写方案。策划经理带着我和另一个同事,在碧沙岗对面那栋破旧写字楼里,从晚上8点一直写到第二天下午2点。

当时我的PPT用的实在不熟练,18个小时,愣是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被策划经理狠狠地臭骂了一顿,从此之后,遇见方案便害怕。

我们的项目体量并不大,年8月份,最后一套房子销售了出去。因为当时没给我安排新项目,我便开始了守盘的日子。每天看看书、学习学习方案、练练PPT,策划群里聊聊天,侃侃大山。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月,想着实在不能这么呆下去。正巧,竞品的策划朋友说他们公司招人,我便把简历发给他,他给推荐了过去。

于是,我便进入了代理行的龙头企业。这是我呆过的最好的公司。

在这里,我前前后后呆了四年多时间,一路摸爬滚打、成长、历练,实现了策划专业上的蜕变。

那时,是代理行的黄金时代,郑州是代理行的天下。

几家龙头代理行瓜分市场大半。除了市场上的划分,代理公司在营销打法,专业输出上还能够说得上话。

那时,是策划的黄金时代。公司内部关于策划的成长体系很健全。

师徒制的一对一带教、定期的成体系的策划课堂培训,各类形式的方案PK大赛、提案PK、演讲比赛,头脑风暴,还有排名次的季节烤。成体系的专业知识输入与项目的实践相结合,对于策划的成长来说是飞速的。

我们那时在专业上是有精神偶像的。牛人大咖们,近距离分享经验、指点江山、创意激扬。

见识过这些大咖的厉害,便对策划殿堂愈加心向往之,便觉得职业愈加有希望,个人学习和提升的渴求便会更加强烈。

对于策划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上的正向激励。

我后来所在的项目因为各项硬件很给力,所以一直卖的很好。策划的工作也就不太忙,经常忙碌一阵之后,会有不少空闲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除了提升专业之外,我还干了不少事。

-年,我把整个郑州楼市的地图画了一遍,把楼市所有的板块研究了一遍,把当时在售的所有新房楼盘研究了一遍。

后来,趁着给领导写培训课件,又把历年房产宏观调控的政策研究了一遍。

后来,又把大学时的西方经济学温习了一遍,把特劳特的定位系列丛书看了一遍。

再后来,我买了一套唐诗宋词套装,然后,没然后了,现在还在家的书架上放着,布满灰尘。

年,分销显露峥嵘,链家、房友声势日益浩大,各种大大小小的分销公司层出不穷。开发商初尝分销滋味,如蜜一般,原来卖房子可以这样简单。

与此同时,代理行业已显出式微态势。那年秋季,不少朋友跳槽到了开发商。我当时也有些心动,一方面是因为翻倍的薪资,另一方面也想获得一个新的成长平台。

投了简历之后,一家TOP30强的房企向我伸出了橄榄枝。

我开启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天特别忙,马不停蹄,经常需要加班,同时会面对很大的压力,中间也经过一些挣扎。

但是初入开发商,确实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学到了一些东西。

在这里,学习了龙湖的价值导出逻辑五分法,明白了原来示范区打造是要有故事线的,学会了如何刷投模、招标走流程,做了一场轰动的网红现象级活动。

市场当时在悄然发生变化。

推广、活动、创意,无论前期玩的多么轰动,多么花,营销打法多么精妙,但是落到实际销售转化上效果甚微。最后逼不得已,只能启动分销大法。

近两三年以至形成了惯例,新项目的首开成功,无一不是靠分销、钱财、价格、政策砸出来的。市场竟已生猛至此。

项目开盘前我离了职,离职的原因很简单,身体彻底撑不住了。在这段工作期间,我总共晕倒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一次通宵熬夜写方案后,为了防止白天上班瞌睡,我泡了四袋超浓咖啡,超级加强版,喝了下去。一天没什么事,挺亢奋的。

晚上下班坐地铁回家,刚坐上地铁没多久,便感觉身体不太对劲儿,慌忙给老公打电话,电话刚接通,我还未开口,便感觉自己像抽了气的气球一样,迅速瘪了下去。

地铁里好心的路人们接过了我的电话,通知了老公,打了急救,在地铁工作人员的医院。

在医院,医生为我做了简单的检查,说是心律不齐,劳累过度,然后输了一晚上液。第二天,我没请假,正常去上了班。

第二次晕倒是在一次会议结束后。

前一天晚上熬夜写方案,第二天开方案汇报及策略讨论会。会议期间每人点了一杯星巴克,大家边喝边聊,持续了基本一下午的时间,会议结束了,大家相继走出会议室。我正想抱着电脑出去。刚离开座椅,便栽了下去。

我这一栽给领导同事们吓坏了,赶紧打了,医院。在医院呆了一个晚上,确定没大碍后,我回到了家。

接下来几天,公司让我在家休息,调理身体。那时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抬手按电梯都觉得异常费劲儿。到达小区门口,想把孩子抱到校车上时,发现自己根本抱不动。

考虑到身体原因,跟家人商量后决定离职,便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然后好好休养了一个月。

休整完毕后,中间经过一番辗转,我入职了现在的公司,一家TOP20强的房企。

当时新的市场格局早已形成,分销成为营销主场。

链家、房友厮杀,房友败落,链家独大,众多小分销被整合,本土二手房品牌门店被吞并。

营销架构中策划已经边缘化。

在项目上,我与另一位策划同事如同小陀螺一样转不停。

琐碎的事情实在太多。

推广、媒体、活动、包装、物料、方案、测算,招标、流程等等,不同的事情,还会经常对接如工程、客关、运营、财务、法务、设计、销售、内控,物业等不同的部门。

每日忙碌不停,疲于奔命。

年年初,领导让每个人“回顾,展望”。

我在总结这一年收获所得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年,我没有一点点长进和收获。

我每天忙碌,做的是我三四年前做过的工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某些技能甚至长时间不用,可能还有所退步。

的展望?

展望下去,我可能还是做着和年同样的工作。

再展望年以后的未来呢?

一望到底。我从年开始做策划经理,已经近5年时间。策划的职级顶峰是平台策划经理,这个我也干过。

策划的职能线上,我已无所期待。

后期能不能转型做营销负责人?

太难。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能做得了一个好的策划,但做不了一个好的营销负责人。

专业线和管理线,策划与营销管理的模式与路径完全不同。

营销负责人需要的对上的沟通与相处能力,对下的管控、协调能力,各种关系的高情商处理,内部政治与阳谋的艺术,资源争取与整合能力,豁出去拼一把的气概。

这些,我都不具备,而且以我对自己性格和能力的了解,以上这些,我很难学会。

琢磨透了之后我便不再对走职业经理人这条道路抱有任何幻想。

人生苦短,此路不通,回头是岸。于是便有了这次的离职。

回顾8年的地产策划生涯,有过很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加班到12点,走出售楼部,空荡荡的街道路边,摆着一个馄饨摊,吃一碗馄饨,和老板唠唠家常。

项目开盘前夕,售楼部通宵熬夜,老公半夜骑电车送去烧饼和凉菜,同事调侃说:这就是地产人的爱情,革命友谊长存。

维护项目官微,标题出现了错别字,甲方要罚款,师傅吵了我几句,然后悄悄替我交了罚款的钱。

…………

我认为我是幸运的。经历过怀揣梦想的努力拼搏,体会过同行路上的温暖人情,领略过黄金年代的美丽风景,见证过市场变革的波澜壮阔。

那些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聆听过的教导,熬过的夜都内化成我能量的一部分。

即使断了策划生涯,在新的阵地上,我依然可以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依然可以对这个行业进行更深入的认识。

都说做策划到了这个阶段去转行,有些可惜。我没觉得可惜,只是觉得有点不甘。

策划这个岗位,在地产营销的职能条线里,入门的门槛是最高的,要求的学历是最高的,工作的强度是最高的,要求具备的技能是最全面的。

却在营销模式发生变化时,最先被边缘化,以致于这个岗位现在成为了一个纯消耗型的岗位。

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也是我们无法阻挡的。

当地产行业的变革已成定局,营销模式发生颠覆时,营销的工作和评判标准发生了变化。

策划的工作不再产生实际效用时,它的角色便由营销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转换成了为前端销售服务的后勤角色。

由营销环节的参与者变成了后台支持的大保姆。

角色的转变降低了策划的工作难度,增加了策划的工作强度。所以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我们处于行业的变革初期,现在是策划岗被边缘化。下一个会是谁?

是自有渠道吗?有一点不能否认,自有渠道的获客成本高于分销,除了佣金之外,还会产生团队基础薪资、物料、车辆、展点,这些基础成本。

在获客范围上,自渠小于分销,在获客难度上,自渠大于分销。这些天然的劣势,会不会使得自有渠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是销售吗?新生代的销售不具备拓客技能,抗压耐造能力远不如前辈。这样下去,会不会退化成讲解员的角色。

下一个会是谁,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我们原有的阵地可能因为时代的变化会一点点失去。

真的失去了要怎么办?

没关系,不行就换个阵地呗,谁也没规定必须死守一块阵地,也没规定阵地失守,就得切腹自尽。

换个新阵地,天高地阔,满天星河,任你自由探索。

待到春风吹来,又是一条好汉。

后记

这是我的告别文,也是我的出道文。

离职之后,我将和老猫一起去探究楼市的真相,进行城市、区域研究,市场分析、构建购房理论。

站在第三方客观的立场上,为购房朋友们提供有价值的购房建议。

愿我们成为地产江湖里够专业、有底线且最有趣的神雕虾侣,哈哈。

更多精彩不要错过

扫描下方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liajinn.com/gznr/9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