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常常会将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其实在感兴趣这三个字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常见的分享动机,下面就尝试着去把这些动机归类,以助于给位朋友后续自媒体的运营。
1、自我标签的建立—“我是谁”
这里指的是,用户在分享这个内容的时候,期望的是让他的朋友认为他是怎么样一类人。例如,一个用户喜欢书法。那么,这个用户会经常分享一些跟书法相关的内容文字,比如书法名家的作品等等。你也会看到你做文案策划或者营销策划的朋友经常分享一些文案创意之类的广告。他是表达他认可这个观点,让朋友们觉得他是其中的一员。爱网球的朋友也许会分享费德勒的赛事。这些行为都是在给自己建立了一个个标签:我是费德勒的粉丝、我是文案策划人、我是登山爱好者。(注意:当然,也不一定是所有用户都会这样,这里及以下全文涉及的都是大部分用户的状态分析。)
2、自我观点的表达
当用户看到一篇文章后,觉得正是他想说的,而这篇文章恰巧又相当完整的将他想说的表达出来。例如,在男女谈恋爱时,一个男生觉得对方太矫情,但直接说又怕伤到对方。但这个时候,如果他看到一篇文章说“女生改如何正确的矫情”或者“矫情的女生真的有人喜欢吗”。我想这个用户绝对会分享出去。其实他就是想分享给他的女朋友看的。也许以后老板跟员工沟通都有可能是这样一个情况。老板:转发“员工就应该积极向上的态度”员工:转发:”老板如何正确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表达情感
有时候用户分享文章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也是至今只为心灵鸡汤仍旧占据阅读率和分享率榜首的原因之一。表达情感分很多种,有趣、喜欢、愤怒都是其中之一。所以,如果文章内容能够调动用户的情绪,也是比较好的方向选择之一。或许你的朋友正在失恋中,当他看到“爱一个人好难”之类的文章,也很有可能会分享出去,期望该看到的人会看到......
4、帮助别人
文章内容能够帮助别的用户或者自己的朋友。也许你会分享一篇健康养生的文章给你的父母,也许你会分享一些此类文章给你的朋友。也许你的父母会经常分享一些:“经常吃水果的好处”“运动——健康的秘诀”之类的文章给你,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文章能够帮助你。
5、话题来源
用户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便是与朋友唠嗑。很多用户平均每天要打开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鍖婚櫌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鐧界櫆椋庝笓绉戞瘮杈冮潬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