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北京人大附中老师身穿红衣送考打出各色标语激励考生
40年前,数百万青年因为恢复高考而惊喜若狂。40年来,高考伴随着民族的记忆,记载了整个社会的变革,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而在这40年间,变化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既有技术方面的改进,也有制度方面的革新。回顾高考40年的改革历程和实践探索,留给后人的是充满智慧的经验和无比宝贵的借鉴。
点击图片查看H5《高考40年——那些陪伴你的青春记忆》(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一键“穿越”40年,回忆你我的青春拼搏岁月。
年,共有万人报名参加了高考,尽管只选拔了27万人,高考录取率只有4.8%,但高考恢复使每一个人可以有做大学梦的权利和希望。年,出现自费生和保送生两个新名词。年,37所重点院校试点招生收费并轨制。高校由此开始逐步探索“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考后填报志愿等新政也同时实行。
年,高考提前到6月7日;22所高校首批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文理不再分科,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变成依据语文、数学、外语高考成绩、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以及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是当时的学习和考试,更多的是鲜活的青春。40年过去了,高考见证着社会变迁。考生在变,试题也在变,高考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故事,对于高考,一样的是那份共同的回忆。年12月北京高考现场的考生们
那一年,录取率是1:29;那一年,多数人报考了文科;那一年,陈凯歌参加了高考;那一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叫:《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年8月27日,湖北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10组移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以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该村的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望军不停的给大家夹菜以示感谢。
年,开考前两名女生在交谈。她们的笑容给沉闷的考场带来一丝轻松的气息。
一张张老照片,默默记录了那个风雨兼程中的点点滴滴。
现在,高科技、信息化普遍运用于高考中,同学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填报志愿、录入考试信息。即使忘带准考证,经过信息核实也可以顺利进入考场。
还记得八九十年代我们使用过的高中课本吗?“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高考成为那时中国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
现在,新的高考综合改革,希望能让考生释放创新活力、崇尚科学思维、坚守知识基础,使他们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与青春作别的路上,高考是第一座驿站。人生再难有哪段经历,像高考这样,纯粹、畅快、惹人怀念却又苦乐参半。
祝愿所有的学子们:金榜题名!
相信自己,你们是最棒的!
部分图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脚本:刘陆
设计:李娜
制作:史薇薇
本期编辑:张进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