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去年有篇文章《新媒體運營到底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火了一下,那時我剛入行沒多久,但也在朋友圈裡看到了有幾個人在分享。
那篇文章大致將新媒體運營的工作拆解成:刷朋友圈、刷微博、看段子、看後臺、編文章、搞推送,對了,還有噴行業現狀。
上述行為都存在,但是親身經歷告訴我,他說得太簡單了。現在我就把那幾個行為動詞,補充完善一下,夾雜了不少自己的看法思考。全文略長,正文多字,4個詞涵蓋就是:數據、選題、排版、推送。
一、上班前10分鐘的都用來看資料
1、分析資料哪些資料?都有什麼用?
進入後臺首頁,很直觀的有4組數字出現在你眼前:新消息、新增人數、總人數、留言管理(原創號並開通留言功能才有)。
正常來說,上述4個資料的變化幅度取決於兩方面:
第一,昨天的推送;
第二,往日優質推送帶來的轉化。
著重分析兩大塊內容:使用者資料和圖文資料。
①使用者資料
這塊主要分4個:新關注人數、取消關注人數、淨增關注人數、累積關注人數。
新關注人數——絕大多數是前1天文章帶來的轉化,實際上有小部分是2-3天內文章帶來的邊際效應。
累積關注人數——正常來說都是上升,如果呈現下降趨勢,那你現在就處於“負運營狀態”。如果“負運營狀態”是短時間的現象,可能是選題出了問題,那就馬上調整選題方向,甚至找用戶私聊詢問真實感受。
②圖文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