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界,一言不合就“开车”的老司机杜蕾斯,一直被当做灯塔般的存在。
无论大节小日,广告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杜蕾斯又出什么文案了?
给人的感觉:
做文案不知杜蕾斯,
就像上厕所不会擦屁股一样不可原谅。
那么杜蕾斯文案到底算不算上乘呢?
算!
很多海报都构思巧妙,
好玩又能博人会心一笑。
比如这则:
“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四大名著”
又比如↓↓
……
还有很多经典案例。
然而,有一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从杜蕾斯的文案被热捧之后,杜蕾斯越来越“为了文案而文案”了。
画风更加隐晦,好像变成了一家“灯谜公司”。
比如借势“国足VS卡塔尔”↓↓
借势“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这样的海报,就算是专业的广告从业人员,也要反应上好一阵;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浏览时间平均几秒,乍看之下,简直云里雾里。
产品海报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打品牌、促销量!
消费者都看不懂的海报意义是什么?
不知道。
再退一步说,即使消费者什么都不干、专门对着海报研究了大半天终于看懂了,能看出什么?
情怀?温度?购买欲望?
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
想到了江小白的文案,
与猜谜式的杜蕾斯海报相比,
这种是不是更能引人共鸣?↓↓
甚至这些民间文案给我的购买冲动,
都比小杜强烈的多↓↓
有人会问:如果普通消费者对杜蕾斯“灯谜海报”无感,为什么杜蕾斯还如此有名呢?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不是、至少大部分不是海报的功劳。
当然,椒哥也不是对杜蕾斯近期的文案全盘否定。
如果只论海报“艺术性”的话,杜蕾斯近期依然佳作频出。原因之一,固然是文案的真才实学;
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是杜蕾斯的“取材优势”。
因为它的文案内容只要不脱离“性”,就不算跑题。
文案取材范围之广,它说第二,没有产品敢说第一。
再者,“食色性也”。“性”的本身,就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试想一下,
如果杜蕾斯是卖饮水机的,
他们的文案是否还会这样“受欢迎”呢?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公关人必知干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